触电预防措施 触电预防措施一般有哪几项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触电预防措施,以及触电预防措施一般有哪几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触电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体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波及人体,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导电回路,这种情况就叫触电。人们最常见的触电事故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裸露的照明电路而造成的。比如人站在地上,一只手触及火线,这时电流从火线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而造成触电事故。如果人一只手拿着火线,另一只手拿着零线,即使人站在绝缘板上,电流照样通过人体形成回路,而造成触电事故。
触电的形式
触电有哪几种形式?触电包括电击和电伤两种形式,它们都是电能失去控制造成的。电流直接通过人体的伤害叫做电击。电流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叫做电伤。
防止直接触电的措施
(1)绝缘。即用绝缘物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可将带电体加以绝缘,或将工作者加以绝缘,或者在带电体和工作者之间加以隔离来实现这种保护,但是绝缘有因击穿、老化、腐蚀、机械损坏等而失效的可能。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电气设备或线路的绝缘必须与电压等级相配合,必须与使用环境和运行条件相适应。
(2)屏护。即用屏障、遮拦、围栏、护罩、箱盒等将带电体与外界相隔离,这是防止工作人员触电和电弧伤人的一种安全措施。
(3)障碍。即设置障碍以防止无意触及或接近带电体,但它不能防止有意绕过障碍去触及带电体的行为。
(4)间距。即通过保持带电体与地面、其他带电体、其他设备和人体范围之间一定的安全距离,来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如导线的高空架设。
(5)漏电保护装置。即采用一些高灵敏、快速动作的保护装置,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绝缘损坏漏电时,在数毫秒内切断整个电路,使人体避免造成严重伤害。应注意漏电保护装置只能作为附加保护,不能单独使用。
(6)安全电压。即在有触电危险的场合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我国安全电压(交流额定值)采用42伏、36伏、24伏、12伏、6伏。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伏安全电压;有触电危险环境中使用的行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伏或24伏安全电压;金属容器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行灯应采用12伏安全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伏安全电压。
防止间接触电的措施
(1)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即当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通过接地和接零回路迫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而切除故障,防止间接触电事故的发生。
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与接地体连接的方式称为保护接地。用电设备金属外壳与保护零线连接的方式称为保护接零。
(2)不导电环境。这种措施是防止工作绝缘损坏时,人体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的两点。当所在环境的墙和地板均系绝缘体以及可能出现不同电位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超过2米时,可满足这种保护条件。
(3)电气隔离。即采用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上隔离的变压器或孤立电源供电,以实现电气隔离,防止裸露导体故障带电时造成触电事故。被隔离的电压不应超过500伏,其带电部分不能同其他电气回路或大地相连,以保持隔离要求。
(4)等电位环境。即把所有容易同时接近的裸露导体(包括设备以外的裸露导体)互相连接起来,以防止危险的接触电压。等电位范围不应小于可能触及带电体的范围。
此外,安全电压、绝缘、漏电保护装置等都可以作为防止间接触电的安全措施。
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预防触电的主要措施:
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人体遭受触电危险,而在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等与接地体之间所作的良好的连接。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低电网中。采用保护接地,仅能减轻触电的危险程度,但不能完全保证人身安全。
2、保护接零:为防止人身因电气设备绝缘损坏而遭受触电,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相连接,称为保护接零。保护接零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
实施保护接零后,假如电气设备发生设备带电部分碰壳或漏电,就构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就很大,使碰壳相电源自动切断(熔断器熔丝熔断或自动空气开关跳闸),这时人碰到设备外壳时,就不会发生触电。
3、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地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
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搜狗问问
4、装设漏电保护器:主要采用电流动作型漏电保护器,在正常情况下,主电路三相电流的相量和等于零,因此零序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线圈没有电压输出。
但当有漏电或发生触电时,主电路三相电流的相量和就不等于零此时,互感器有电压输出,经F放大后加在脱扣装置的动作线圈上,脱扣装置动作,将主开关断开,切除故障电路。经试验,按钮QA按下测试,全过程一般在0.1s内,故可有效的起到保护作用。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原理。
5、绝缘安全用具:采用绝缘安全用具使人与地面,或使人与工具的金属外壳,其中包括与相连的金属导体,隔离开来。这是目前简便可行的安全措施。 常用的绝缘安全用具有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鞋、绝缘垫和绝缘台等。绝缘安全用具可分为基本安全用具和辅助安全用具。
基本安全用具的绝缘强度能长时间承受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使用时,可直接接触电气设备的有电部分。辅助安全用具的绝缘强度不足以承受电气设备的工作电压,只能加强基本安全用具的保安作用,必须与基本安全用具一起使用。
防止触电的措施有哪些?
防止触电的常用技术措施要有:绝缘、屏护、间隔、接地、接零、加装漏电保护装置和使用安全电压等。在完善技术措施的前提下,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1.认真学习安全用电知识,提高自己防范触电的能力。注意电气安全距离,不进入已标识电气危险标志的场所。不乱动、乱摸电器设备,特别是当人体出汗或手脚潮湿时,不要操作电器设备。
2.发生电气设备故障时,不要自行拆卸,要找持有电工操作证的电工修理。公共用电设备或高压线路出现故障时,要打报警电话请电力部门处理。
3.按设计规范和操作规范施工,保证安装质量。不用质量低劣、破旧损坏的电线和电器设备。
4.电器设备一定要有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装置。并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5.根据线路安全载流量配置设备和导线,不任意增加负荷,防止过流发热而引起短路、漏电。更换线路保险丝时不要随意加大规格,更不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
6.修理电器设备和移动电器设备时,要完全断电,在醒目位置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安全标示牌。未经验电的设备和线路一律认为有电。带电容的设备要先放电,可移动的设备要防止拉断电线。
7.使用中经常接触的配电箱、配电盘、闸刀、按钮、插座、导线等要完好无损。绝缘老化、损坏的要及时更换。
8.机床工作灯、手提临时照明灯,要使用不超过36伏的安全电压。
9.雷雨天应远离高压电杆、铁塔和避雷针。避雷针要完好无损,并定期进行检测。
10.各项施工中要避开高压线的保护距离。2004年4月8日,广东揭阳某公司20多人抬铁架时触到空中的万伏高压电线,导致12人死亡。此类血的教训一定要牢记。
11.高压线落地时要离开接地点至少20米,如已在20米之内,要并足或单足跳离20米以外,防止跨步电压触电。
12.发生电器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黄沙、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预防触电应采取哪些措施
触电事故有以下的预防措施:
1、电气操作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2、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
3、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和配电箱、配电板、闸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出来。
4、在操作闸刀开关、磁力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5、电器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6、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用电动工具,必须;
(1)、安设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防护接地或接零;
(2)、若使用单相手用电动工具时,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动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
(3)、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和站在绝缘板上;
(4)、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以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7、使用的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8、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事情,切不可不懂装懂,盲目乱动。
9、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经过安技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要按规定时间拆除。
扩展资料
发生触电事故的规律主要有:
1、季节性;根据触电事故的统计表明二、三季度事故较多,主要是夏秋季天气多雨、潮湿,降低了电气绝缘性能,天气热,人体多汗衣单,降低了人体电阻,这段时间是施工和农忙的好季节,也是事故多发季节。
2、低电压触电事故多,低压电网、电气设备分布广,人们接触使用500V以下电器较多,由于人们的思想麻痹,缺乏电气安全知识,导致事故多。
3、单相触电事故多,触电事故中,单相触电要占70%以上,往往是非持证电工或一般人员私拉乱接,不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事故。
4、触电者中青年人多:这说明安全与技术是紧密相关的,工龄长、工作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对安全工作重视,出事故的可能性就小。
5、事故多发生在电气设备的连接部位:由于该部位紧固件松动、绝缘老化、环境变化、和经常活动,会出现隐患或发生触电事故。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安全生产角·安全常识】触电事故的规律和预防对策
触电预防措施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触电预防措施一般有哪几项、触电预防措施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与文本知识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