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布病 养羊人怎么预防布病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预防布病,以及养羊人怎么预防布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怎样防治布氏杆菌病?
- 2、布病如何预防
- 3、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
- 4、如何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
- 5、牛场工作的人怎么预防布病
- 6、怎样提前预防羊布病
怎样防治布氏杆菌病?
(1)病因
本病人、畜(偶蹄目动物)共患,是由布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以流产为特征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羊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交配或采食了被病原污染了的饲料和饮水进行的。而对人的传染主要是通过接羔、接触病羊,病原经皮肤黏膜或伤口感染的。
(2)症状
主要是流产。初次妊娠母羊发生较多,经产母羊发生较少,多在妊娠3~4个月流产。流产前,病羊精神萎靡,阴道流出黄色或带血黏液,有的混有脓样絮片。流产后常发生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屡配不孕等情况。患病公羊有的发生睾丸炎。有些病羊也发生关节炎及水肿或导致跛行。
(3)预防
①对没接种过布氏杆菌菌苗的羊应逐一进行检疫。发现患羊,要及时隔离扑灭。
②对病羊污染的圈舍、用具一定要经彻底消毒后再用。
③对健康羊定期进行布氏杆菌菌苗接种,如用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活菌苗进行气雾免疫或注射,保护率可达100%,免疫期达1年以上。
④有条件并在合算的情况下,可采用人工授精配种,以避免本交传染。但应注意的是,在人工授精过程中,如若所用器械不能做到严格消毒,甚至还有促进传染的可能。因此,在人工授精过程中,严格操作程序也是预防布氏杆菌病传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4)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价值高的种羊可试用以下药物。
①益母草30克,黄芩18克,川芎、当归、熟地、白术、金银花、连翘、白芍各15克,烘干研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
②当流产后继发子宫内膜炎时,可用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和子宫,每天1~2次,直到再无分泌物流出为止。必要时也可用金霉素、土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布病如何预防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人主要是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特别是骨关节。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和肌肉疼痛,有的还会出现肝脾大、睾丸肿大等,严重的可丧失劳动能力。
预防措施:加强家畜的管理,做好经常性的家畜卫生处理和检疫;病畜应隔离饲养、治疗,病死的牲畜要深埋或烧毁,不可食用;要搞好个人防护,主动接种疫苗,不食生肉和半熟的肉;各种动物奶应煮沸消毒后食用;腌肉应煮熟后食用;在该病流行期或疫区购买的动物皮毛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防治布氏杆菌病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预防和消灭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畜牧业发展,特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卫生、农业(畜牧)、商业、外贸、供销、铁路和交通等部门应当把防治布病作为共同任务,统一规划,分工协作,认真做好。第三条 防治布病要发动群众,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和消灭布病。第二章 疫情报告及其处理第四条 卫生、农业(畜牧)部门要掌握本地区的人畜间疫情,坚持疫情报告制度。第五条 卫生、农业(畜牧)部门对人畜疫情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处理,防止蔓延。第三章 传染源管理第六条 病畜是人畜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农业(畜牧)部门应将畜间免疫做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组织社、队力量,因地制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疫区羊、牛等牲畜的免疫工作。免疫后发给证明。第七条 农业(畜牧)部门要积极开展牲畜检疫工作,对种公畜、奶牛和奶羊要坚持定期检疫,并发检疫证。检出的阳性畜要设专人隔离放牧、饲养,或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处理。阳性种公畜必须淘汰。严禁私自买卖和转移病畜。第八条 牲畜的收购、调运、输入、屠宰要按有关规定进行检疫。已免疫的牲畜须有免疫证明。 疫区牲畜迁移放牧要有农业部门出具的免疫或检疫证明。进口牲畜必须进行检疫。凡布病检疫阳性的牲畜要按病畜处理。第九条 生产队集体畜群要在村外饲养。社员自留畜一定要圈养,做到人畜分居。社员个人不得饲养病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的管理,疫区自留畜及其产品进入集市市场必须有检疫或免疫证明。凡疫区牲畜迁移放牧和进入交易市场无证明者,当地农业(畜牧)部门应给予检疫或免疫并加倍收费。第四章 防护和治疗第十条 卫生部门要组织好重点人群的免疫工作。凡是在疫区从事放牧、配种、饲养等密切接触病畜的人员,屠宰病畜、病畜产品加工人员和从事布病防治、科研人员,都要有计划地进行免疫。第十一条 外贸、供销、轻工和纺织部门对从疫区收购的生皮、毛类等畜产品,在加工前,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做到消毒处理。饲养、运输单位对牲畜停留的圈舍、场地、装运的交通工具、产羔场地等都要进行消毒。商业部门对病畜肉必须经过高温处理,鲜牛、羊乳必须严格消毒后方可出售。第十二条 要广泛宣传、普及布病防治知识。饲养、生产单位和个人应负责管理好牲畜、粪便及水源,严格按卫生要求处理流产物,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第十三条 凡直接从事布病防治、科研、检疫、化验和菌苗生产等人员,应发给劳动保护用品,并在工作期间享有保健津贴。 有关部门抽调赤脚兽医、赤脚医生参加防治工作时,应给予适当保健和误工补贴。第十四条 各级医疗和卫生防疫单位都要积极承担布病的诊治任务,对从事人畜布病防治科研人员及重点职业人群都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急性病人要立即给予治疗,同时要有计划地治疗慢性病人。治疗经费可根据情况实行“收、减、免”,经费由卫生防疫事业费开支。第十五条 卫生、畜牧防疫人员要负责检查、监督有关单位落实防治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受检单位应认真研究落实,如因敷衍塞责而造成布病流行或蔓延时,防疫人员应向上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追究其责任。第五章 科学研究第十六条 卫生、农业(畜牧)、防疫、医疗、科研单位和有关高等院校等都要积极承担布病科研任务。重点科研课题要列入本地区、本部门计划,有关单位要加强领导,制定规划,认真解决必需的经费、仪器设备,按时完成研究项目。第六章 菌苗、药品和器械供应第十七条 人畜免疫菌苗必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核准生产使用。生物制品和售药厂要保质保量按时供应菌苗、诊断用品和治疗用品。医药部门应根据防治、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安排好药品和器械的生产和供应。第七章 奖惩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或依法惩处。第八章 附则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部门,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0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如何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
布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预防布病的主要措施有:
①积极配合乡兽医站春秋两季的布病检测,尤其是公羊、不产仔羊、数胎产仔不活母羊、不发情的肥羊。
②引进牛羊时,一定要搞好检疫,防止引进患了病的牛羊。如果牛羊已经得了布病,就要及时进行依法严格处理,对患病羊进行电击后焚烧深埋。并对病畜用过的棚圈进行严格的消毒,净化。打扫牛羊圈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了含有布氏菌的灰尘。
③患布病的牛、羊最常见的表现是流产,对牛、羊流产的胎儿、胎盘,要深埋或焚烧,不能随地丢弃,更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接羔、处理流产胎羔时,要带上胶手套,处理完要用消毒剂洗手,并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消毒。
④皮毛和屠宰病畜所污染的场所,也应严格消毒;加强对水源、粪便、牲畜的管理,避免水源污染。
⑤对布病患者的排泄物、污染物也要进行消毒。病人的碗筷,也要用开水煮沸消毒。
⑥喝牛奶、羊奶时,要煮沸后饮用。病畜肉应高温处理,吃涮羊肉时,要把肉煮的熟透了再吃。
⑦饭店、家庭用的菜刀、菜案,要生熟分开;切了生肉的刀、案,也要用热水消毒,避免污染其它餐具。洗碗用的抹布,如果擦了切肉的刀、案,再去擦碗,就能传染布病。所以,抹布也要有两块,一块擦生肉刀案,一块擦熟肉刀案。
⑧饲养牛羊、接羔、挤奶时,必须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随穿随脱,定时消毒。挤奶后必须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牛场工作的人怎么预防布病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严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给畜牧业生产和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构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从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布病的防控工作提出了严格的具体要求。希望广大养殖场、户及饲养人员了解布病、认识布病、预防布病、远离布病。
什么是布病?
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羊、牛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
布病对人畜有哪些危害呢?
一方面主要是造成孕畜流产、早产,此后病畜不表现明显症状,成为潜伏的传染源,并将病菌通过污染的环境和接触传染给同群的健康畜。在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情况大多是,如果一个牲畜发病,同群中的大多数牲畜就出现流产,公畜则出现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能力下降,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很容易传染给人。当人员直接接触病畜,特别是给羊、牛接产羔、犊以及护理时,还有剪毛、屠宰、加工皮毛等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的防护,就很容易感染布病。 发生或感染布病有哪些症状呢?动物发生布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人感染布病后,主要症状是引起发热、关节炎、生殖系统炎症、转移性大关节疼痛、肌肉痛、多汗、忽冷忽热、全身乏力,孕妇可引起流产等,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在民间俗称“懒汉病”。 布病是怎样传播的呢?在日常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感染布病的动物可长期甚至终身带菌,可从乳汁、尿液、粪便、胎盘中排出病原菌,特别是当动物出现流产时,会排出大量病原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易感动物接触到以上污染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而感染,人则可通过羊、牛的胎衣、死胎、脏器、给死羔爬皮或者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物,水、生乳以及未煮熟的肉、内脏(下水)等途径感染。
布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哪些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家畜产仔季节较多发。牧区发病率往往高于农区。发病高峰季节是春末夏初,呈点状爆发,家畜中羊、牛、猪易感染布病,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畜发病多。
怎样预防布病的发生?
为了有效预防布病的发生,广大养殖户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存栏牲畜发现患布病时要及时扑杀,同时报告兽医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2)购买牲畜时做到不检疫的牲畜不买;
(3)每年对羊和牛进行布病疫苗灌服免疫;
(4)畜舍要经常消毒;
(5)如果家中饲养的牲畜发生流产,要及时报告兽医部门进行检验,确诊是否由布鲁氏菌引起的;
(6)养殖户要改变不良的习惯,将所有的死羔、胎衣、羊水收集后消毒深埋,严禁爬皮和食用。
养殖场、养殖户怎样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应该定期对动物活动场所、圈舍、用具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洗。常用的消毒剂有甲醛、福尔马林、含氯消毒液、火碱和生石灰等,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彻底,均能有效杀灭环境中病原菌。 如何做好个人的防护?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是至关重要的。凡是在动物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工作的人员,要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并做好消毒工作。严禁人畜混居,做好水源管理,做到人畜饮水分开。农牧业养殖人员在接产羔、犊季节吃饭前勤用消毒水洗手,擦脸和手用过的手巾要煮沸5分钟后再用。
人如果怀疑感染布病应该怎么办?
如果您是一个从事饲养、屠宰、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人员,自己出现类似布病的症状时,要及时到当地县级疾病预控制中心(防疫站)检查,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布病,广大养殖户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紧密配合兽医部门开展布病防疫工作,远离布病、控制布病、消灭布病。
怎样提前预防羊布病
防治本病主要是保护健康羊群、消灭疫场的布氏杆菌病和培育健康羔羊三个方面,采取措施如下:
加强检疫,引种时检疫,引入后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
定期预防注射,如猪布鲁氏菌2号弱毒活苗和马耳他布鲁氏菌5号弱毒活苗;
严格消毒,对病羊污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20%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病羊皮用3-5%来苏儿浸泡24小时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培育健康羔羊。
对流产后继发子宫内膜炎的病羊可用1%高锰酸钾冲洗子宫和阴道,1-2次/天,经2-3天后隔日1次,直至阴道分泌物流出为止。严重病例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对于广大散养户来说,怀疑或确诊为布病后,尽量及时淘汰。
扩展资料:
人是传染上布病的途径:
1、接触传染:当人们给流产病畜接生时,由于未带手套,手将直接接触胎仔、胎盘、羊水、阴道分泌物等。如果手上有微小伤口,病菌就更容易侵入到人的体内,使人发病,或者在起羊圈、用羊粪施肥等,或者直接、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料等都会有机会被病菌侵入。
2、消化道传染:病菌可以随被污染的食物,如未完全灭菌病畜肉、未消毒的奶及奶制品等通过口腔、食道黏膜等侵入。
3、呼吸道传染:空气中含有病菌的飞沫,随呼吸进入鼻、气管、肺泡,形成局部病灶,然后进入血液。
参考资料:会宁县人民政府-如何做好羊布病的防治工作
关于预防布病和养羊人怎么预防布病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与文本知识相关的文章: